新聞

真正的成熟,是學會不一起旅行

這種理論不知道是從哪裡開始的,說是要測試一個人是否是自己最佳伴侶,最好的方法就是「一起去旅行」,原因是旅行是一段一天24小時都必須黏在一起時光,如果你們連這樣都能夠辦到了,人生其他的困難絕對有辦法度過。

這理論聽來很有道理,但仔細思考一下,其實這理論存在著更大的誤謬。因為普天之下,除了生理上無法分離如連體嬰的兩個個體,或是外在刻意的囚禁如坐牢,否則幾乎沒有人會跟另一個人24小時都處在一起。硬要用「一起旅行」來測試彼此之間是否合適,簡直就是跟極地競賽一樣殘酷,而且還沒必要。

再說,對於戀人而言,外在的「分開」比較難,還是「黏著彼此」比較難?

有人覺得,兩個人相戀,代表兩個人許多方面都是一致的,那個人就是自己最愛的人以及最好的朋友,戀人就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,做什麼都要在一起,因為相戀之後,兩人就是「生命共同體」。這種情況,講好聽叫做「你就是我尋找多時,上帝創造人時所失落的那個另一半」,但實際上的情況通常是,世界尚沒有兩個一樣的個體,要求自己與另一半相同,多半都是在扭曲自己的內在,而這樣的扭曲,通常未必會有好的下場。很多原本相愛的人,結了婚之後反而發現無法一起生活而分開,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「24小時黏在一起大考驗旅程」,而是他們沒有學習「如何放鬆自己跟對方,讓雙方都有喘息的時刻」。

因此,如果要把「旅行」當成是戀人之間的一個測試,那「分開旅行」其實比「一起旅行」來得更為有效。

理論基礎是什麼?很簡單,因為「放」比「收」更困難,如果你學會放,那就沒有收的問題了。

除非是遠距,否則兩人相戀,肯定很多時間都處在一起,當愛人不在身邊,考驗的是自己對寂寞的忍受度,以及照顧自己的能力,還有對對方的信心。拉著愛人跟自己去旅行,考驗的是「忍術」;放自己的愛人跟別人去旅行,考驗的是你對他的信心:你是否相信他在外頭放鬆時,依然對你忠誠?你是否相信他能夠好好照顧自己?能夠一起旅行,表示你們的忍耐力夠,能夠受得了對方的大小缺點;能夠分開旅行,表示你們倆都是可以獨立照顧自己的個體,可以不給對方負擔,你們倆所擁有的,是一段成熟、不給對方負擔的愛。其實,能夠分開旅行的戀人,才是真正成熟的戀人。

事實上,不管今天是戀人,或是家庭,人所遇見的最大問題,是在「暫時放下對方或家人」。很多人,尤其是女人,一旦談了戀愛,或有了家庭,就不敢離開對方,深怕只要自己稍微一放下,戀人就會變心,家庭就會失序。然而,緊盯不放通常才是造成這兩種結果的主因。所以才會說,學會「放」比學會「收」更困難,卻是更需要學習的。

所以,不用刻意安排戀人跟自己去旅行,只是為了「考驗」什麼,也不必為了戀人,而停止跟朋友、甚至自己一個人去旅行。旅行畢竟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,自然而然的享受旅行,別把這當成考驗,也別把旅行強加上什麼特殊意義,戀人不跟自己去旅行,好像就跟要背叛自己一樣。學著獨立,學著當一對成熟的戀人吧!